随着2025年秋季候鸟迁徙季拉开帷幕,北京从城市公园到郊野湿地,即将处处可见候鸟栖息的身影。一场由政府、志愿者、市民共同参与的护鸟行动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正为这些“远方来客”筑牢安全屏障。
大运河森林公园/记者拍摄
京城湿地候鸟“驿站”陆续迎来远方来客
“很意外的一个惊喜,没想到离市区这么近,能有一个这么贴近自然的、生物这么丰富的一个环境。”上午的南海子公园麋鹿苑里,游客张女士和朋友用手机镜头对准一只踱步的灰鹤,压低声音的语气里满是兴奋。
在南海子公园麋鹿苑,除了市民偶遇的灰鹤,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已记录到鸿雁、豆雁、绿头鸭等50多种候鸟。市民刘女士说:“到这种纯自然的、不喧嚣的地方来,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觉得特别幸福。它们很悠闲,就说明北京的自然环境好了,绿化、湿地保护一年年做得更好,所以它们喜欢来这里。”
展开剩余92%南海子公园麋鹿苑观鸟台看到的灰鹤/记者拍摄
南海子公园麋鹿苑观鸟台/记者拍摄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里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沿着河岸行走,能看到翠鸟掠过水面,凤头鸊鷉在河道里畅游。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羿健指着湖心岛介绍,岛上站满树枝的是普通鸬鹚,它们会在春天的末尾和秋天的初始阶段到这儿来栖息,多的时候能达到200多只。几年前根本见不到这么密集的种群。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湖心岛的鸬鹚/记者拍摄
作为北京最大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野鸭湖更是候鸟的“天堂”,近年来鸟类从233种增到如今的37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2种、二级64种,这片曾经的旱地,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栖息地。
不过今年7月以来雨水多,水位涨到了建湖以来最高,所以园区出于安全考虑,暂时闭园不对外开放。目前已监测到陆续有候鸟飞来。野鸭湖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刘均平每天早晚都去监测湖面水位下降的情况,担忧后续更多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食宿”问题。
刘均平说,目前有些小型候鸟已经过来了,一些大型的候鸟10月中旬陆续的过来。最典型的灰鹤,按照以往的经验,10月15日左右大群会过来,到11月中旬可能到达迁徙的高峰。各种大型的水鸟,包括雁鸭类的,各种斑嘴鸭、绿头鸭、青头潜鸭都会在这里集群。但目前好多原来适合灰鹤、大鸨栖息的开阔草地变成了大片的水域,之前适合一些小型社群栖息的浅水滩涂,现在也成了深水区。
刘均平在野鸭湖边/记者拍摄
近期迁徙回京的普通鵟/方春拍摄
为此,刘均平同时在为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做着准备,他正在咨询一些权威的专家,希望给它们寻找替代的栖息地。比如临时性地通过一些补偿措施,把周边的农田保护起来,只要人不进入就行。灰鹤、大鸨都喜欢农田这类大的比较平的环境,它们可以去里面取食。因为怕人,它们的警觉性特别高。只要给它们一个这样的环境,它们自然就能找到这个栖息地。但这还需要在保护区周边,因为需要在水域周边。
志愿者坚守+部门协作,织密护鸟网络
事实上,延庆区野鸭湖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刘均平用15年时间见证了野鸭湖湿地的“蝶变”。2010年的野鸭湖,当时湖区的北侧都是苜蓿地。当年国家开始支持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刘均平和团队根据现状地形,尽最少的干扰从官厅水库流域引水,只要能够保持水的平衡的很小水量,再引回到流域。“一点一点,每年恢复一点进而恢复起来。现在湖区周边累计恢复了300多公顷,当时的那些旱地就变成湿地了。”刘均平说。
野鸭湖因高水位出于安全考虑暂时闭园/记者拍摄
延庆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平台/延庆自然保护地公号
延庆自然保护地工作人员野外调查与监测/延庆自然保护地公号
野鸭湖的大鵟/方春拍摄
野鸭湖的游隼/方春拍摄
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羿健的护鸟故事,则始于一次紧急救助。2021年,几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现身通州农田,却面临栖息地被破坏的风险,原本是兼职做护鸟志愿者的羿健开始意识到,光有热情不够,得专业、得坚持。
2021年冬季通州农田大鸨事件/来自1039调查团
2021年冬季通州大鸨栖息地暂停地铁施工/城市副中心爱鸟汇
从那之后,羿健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护鸟事业,近4年来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深耕“本底调查”,带领团队走遍通州的湿地、公园,记录鸟类种类和活动轨迹。二是推进青少年科普,每周组织观鸟活动。三是守护候鸟栖息地。如今,羿健明显感觉到,北京的护鸟环境在变好。例如以前冬天岸边割芦苇会“一刀切”,去年冬天羿健在大运河观鸟区发现工人正在割芦苇进行冬季防火措施,他立即联系多部门沟通协调,保留了靠近河道一边4~5米的生态带,让候鸟能有栖息、繁殖的空间。
羿健说,去年冬天大运河森林公园的震旦鸦雀有繁殖的、有迁来的,大概有40多只。湿地到了冬天以后干了,芦苇就变黄了,这时候有越冬的鸟在里头栖息,是留在这儿过冬的。所以打芦苇也是需要一定的策略和专业性,就像“兽道”一样,叫生态道,也就是要留出鸟兽走的道,以及他们栖息越冬的生态带,不要“一刀切”全给割了。
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凤头鸊鷉(右)/记者拍摄
政府部门的协作也为护鸟添力。通州森林公安今年以来已侦破涉鸟案件30起,查获野生鸟类800多只。通州公安分局森林大队民警刘若飞说,今年7月,在通州西海子公园有一个游客在逛公园的时候,看到池塘里边有水鸟,使用弹弓打死了这只水鸟,并迅速离开了,之后被其他游客发现并报警。民警通过走访锁定嫌疑人,当晚将其抓获,并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每年的9~11月是秋季候鸟迁徙期,通州公安分局联合区园林绿化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持续对自发的鸟市、农村的大集加强检查打击力度,杜绝野生鸟类交易渠道。随着鸟类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伤鸟、抓鸟都是违法的,非法狩猎不论保护级别,只要有“行为”就构成犯罪。
位于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国家野生动物监测中心/记者拍摄
建平台、强科研,打造鸟类友好型城市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疫源疫病监测科科长王伯君说,之前市民以及保护组织都担心,像北京雨燕可以选择筑巢的古建非常有限,繁殖地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根据10年来持续的监测,其实北京雨燕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它在古建做不了巢,它就在一些现代建筑的缝隙里面一样能做巢。所以北京很多的立交桥、一些现代建筑,都成为它新的繁殖集中区域。整体的种群数量从2016年的3000多只,到现在五环内的调查数据都已经达到了1万多只,而且是在逐年稳定增长。
北京雨燕/来自网络
但挑战依然存在。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羿健坦言,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还有“堵点”,需要建立一个平台,能更好地去沟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因为野生动物涉及到农田,归农业农村局,大的环境归环保局,还有林业林草局、公安,但目前各部门之间缺少直接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给大鸨留的农田,玉米收割完以后会露黄土,环保局要求不漏灰、盖绿网。不盖绿网,就需要协调环保局和属地,其实这个平台的建立很重要。”羿健说。
“爱鸟汇”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羿健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记者拍摄
今年8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启动观鸟基地等建设管理标准制定工作。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赵佳丽表示,下一步,市园林绿化局将持续加强鸟类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科学规划观鸟基地等科研科普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友好公园,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鸟类违法行为,广泛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教育,营造大家共同观鸟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打造鸟类友好型城市。
在加强鸟类保护方面,开展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的调查,编制野生动物栖息地名录、保护规划等。栖息地修复方面,种植蜜源食源植物等优化植物群落结构等。不仅是保护鸟类,还会营造一些小动物的栖息场所,如本杰士堆,昆虫旅馆等,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改造提升。
赵佳丽说,前期已经公布了六个观鸟基地,后续还会陆续推出更多观鸟点和观鸟基地,供市民观鸟休闲休憩。
北京启动观鸟基地等建设管理标准制定工作/来自北京园林绿化局官网
昆虫旅馆/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提供
本杰士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提供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里,有北京唯一一个平原地区的国家级野生动物监测站,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羿健整理着逐渐增多的鸟类科普材料。他说,自己做鸟类保护志愿者的目的特别简单,就是希望以后一代一代孩子看到的野生动物,不只是在书上才能看到。
羿健开展青少年观鸟活动/记者拍摄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疫源疫病监测科科长王伯君表示,北京市能够容纳的不同物种的类型越多,说明整个生态环境功能是更加完善的,区域的健康程度是越来越好的。这种健康程度,不单是对于野生动物,从生态安全的角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都是重要的指标,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又到候鸟迁徙时。北京的护鸟行动,不仅是守护一群飞鸟,更是守护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野鸭湖湿地公园/记者拍摄
大运河森林公园/记者拍摄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任雪娇、编辑朱艳婷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车水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
发布于:北京市迎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